English

现代矫情综合症

1999-06-0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 本文并不是说富人、贵人会生病,而是说都市化的生活节奏,使一些人产生了一些情绪,一些自己很得意、并且到处张扬的情绪,一些旁人颇有些不以为然的情绪,就叫它是矫情吧。就像每种生活状态都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和习性一样,生活的富足,健康的宝贵——使一些人因此而陶醉,并且在陶醉中有了一些不知不觉的醉态。于是就权且称这种醉态为富贵病吧。

之一:回归自然病

 患病对象:都市“笼民”

 主要症状:周末就往乡下跑,都市“笼民”去寻乡间农民,将间或的劳作当成莫大的享受。站在垄上深深吸一口气,像在城市的“氧吧”里贪婪地吸氧,之后大喝一声:“酷毙了!”一般发病时间不超过两天,否则会转化成回归城市病。

 号脉:很多人去新加坡后感到咽喉红肿、呼吸不畅。那地方实在太干净了,弄得我们的呼吸系统十分不适应。这是回归自然的极端例子。

高度文明与原始森林比邻而居,这样的境界于我们不仅是梦想,而且说出来令我们十分不好意思。

所以我们才会闲暇时光直奔乡间,找回一点属于祖先的“麦田守望者”的浪漫感觉(城里人这样认为)。一些有闲钱的人们还在乡间大兴土木。总有一天,“我在乡下有幢房”将成为社交场合最令对方无地自容的杀手锏。

所以,每逢节假日,江浙一带的水乡小镇上,上海人差不多要“乡”了大街。你站在田埂上看风景,看风景的人在篱笆后边看你。急吼吼地,你走了,正如你急吼吼地来,挥一挥衣袖,作别乡下的云彩。

 药方:如上文所言,建议患者将青春永远贡献给他每到周末就念念不忘的“自然”,如此痊愈的可能性当在九成以上。就像电影《甲方乙方》里那个连龙虾都吃腻了的大款,去农村体验生活,结果全村的老母鸡都遭了殃,最后立下毒誓:下辈子和龙虾住一块儿都愿意。

之二:慵懒病

 患病对象:部分都市食利阶层

 主要症状:能坐着决不站着,能躺着决不坐着(有时并非完全是形体上);这些人给人的感觉是一律溜肩,精神松垮——比颓废开朗,比晴朗阴郁。

或许是不必为生活操劳的缘故,他们的双眼中少了灵长类动物觅食时特有的紧张与机警,而带之以一点莫名其妙的温情、懈怠和无所谓。这种状态形容起来十分微妙:一丁点懒洋洋加一丁点冷漠加一丁点雍容华贵,甚至还有一丁点风尘感……

 号脉:慵懒病的原因考究起来比较复杂。有的是阴差阳错,有的是自然选择的结果,有的则纯粹是一种活法。试想,人一旦在早上十一二点的时候就达到了生活的“顶峰”,还有什么原因值得他们生气勃勃、乐此不疲地奔波到下午五六点钟呢?曾有人说过,金钱的最佳位置就像是位于人头顶上方的一串葡萄,稍微跳一跳就可以够到。而对于慵懒病患者来说,十步之内必有葡萄,摘葡萄仿佛采茶叶,根本不须原地起跳。有的患者甚至就是睡在葡萄堆里的——这样不作呕就已经算意志力十分坚强的了。

慵懒病患者的内心多少是有一些病苦的。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以慵懒为荣,以慵懒作为人生的极致,但大多数人还是向往光明,希望自己是猛虎而不是病猫。问题在于,一日慵懒,十年不醒。

 药方:翻翻历史书籍、想想前人教训。

之三:频频喊累病

 患病对象:部分男强人、女强人,勤于应酬,疏于在家的人

 主要症状:口中喊累,心中窃喜。你说我跟你换换?他马上跟你着急。你不醉,我不醉,马路旁边谁来睡?

 号脉:与“回归自然病”相比,频频喊累病除却惺惺作态,更有得了便宜卖乖之嫌。你说谁不累?半夜起来的送奶工人累不累?下岗之后苦苦找工作的人累不累?

曾有澳洲回来的朋友感叹:吃不到苦的苦比吃得到苦的苦还要苦。对那些频频喊累的人来说,受不到累的累简直比受得到累的累还要累。这便是许多人的奥妙:“劳累”我一个,苦了千万人。

对于或事业有成或仕途坦荡的成功人士来说,喊累声不仅没有慵懒之感,相反倒有一点沾沾自喜。“最近干什么呢?”“还能干什么?累呗——”回答中我们听不到沧桑疲惫,语调虽谈不上朗声震瓦,倒也虎虎有生气。在他们的眼中,不累意味着生意惨淡,前途黯淡,意味着小酒不能天天醉,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马路旁边睡。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!

不怕累的人无论想像力多么丰富,大约也想不到“喊累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,这不仅需要一定的资质,还需要一点指鹿为马的勇气,或者说一点政客的气质——能够在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无比酣畅的时候,无奈地对傻呵呵围观的人们说一句:真累!

 药方:无法开。倒不是说患者讳疾忌医,他们频频喊累其实并不在于诉苦,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炫耀。要想开方子其实也不难,世界上有一万味药可以让人不累,只是副作用太大。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风云人物郁郁而终。

之四:痛说苦难史病

 患病对象:部分昔日的知青

 主要症状:喜欢意气风发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,当年的痛苦经历,今日的人生智慧。发病时像一张跳针的唱片,在某一段落回旋往复,口头禅是四个字:青春无悔。

 号脉:回忆本身没有错,但如果仅仅为了回忆而回忆,那叫不长记性。苦难一旦到了可以从容回忆的地步,我们有理由认为它是矫情。

青春无悔还是有悔,其实都属于个人经验。知青、老三届中的个别人,后来的成功人士在回忆当年时,豪气自然不难理解。或许没有磨难,就没有后面的个人价值的实现(旧时说法叫光宗耀祖)。先苦后甜,甚至没有苦就没甜,这样的青春不悔也罢。这一批人“痛说苦难史”的“痛”,其实是“痛快”的“痛”。当初的苦难越深,衬托出今日成功的成色也就越足。

同样付出了青春的另外的大多数人,与曾经并肩战斗过的知青、老三届精英相比,至少有以下两大劣势:一是无法像精英那样在公众媒体上侃侃而谈;二是没有心情去回忆苦难史。笔者几年前在《海上文坛》发表一篇《关于风流一代的调查报告》,对这批人作过一番描述:长身体时,碰上自然灾害;发育时赶上全民族的性压抑;想读书了,文化大革命来了;好不容易回城了,没钱没房,干不了几年又下岗了……

后面这拨人简直就是一部中国当代断代史或标本,让他们痛(痛苦地)说苦难史不啻在伤口上抹盐。我不知道大多数知青、老三届对所谓“青春无悔”的论调持何种看法。起码笔者的父母——一对支边18年、回城也已经19年的老知青对此十分鄙夷。

 药方:鲁迅的小说《祝福》,读二十遍。这个方子开得有些隐晦,希望患者有足够的悟性翻到“我没有想到冬天也会有狼”这一段。适时地“STOP”可以赢得足够的尊敬,哪怕你再苦大仇深。

之五:平平淡淡才是真病

 患病对象:某些明星、名人等新闻人物

 主要症状:蛾眉微微蹙,不知心恨谁。面对采访的镜头,患者的面部通常流露出一种让人一时无法判断真伪的痛苦表情。这种奇妙的情绪因为目前轰轰烈烈的名声衍生。患者中个别认识汉字超过300个以上的还喜欢在各种平面媒体上码字,中心思想可以归结为一句由衷的感慨:平平淡淡才是真哪!

 号脉:该病症在富贵病中临床症状最为显著,一般患者可自行诊断,但鲜有痊愈。

如果一个下岗工人说:平平淡淡才是真,他不仅在再就业道路上的生存能力值得怀疑,很可能还会遭到群众的嗤笑。道理再简单不过,没有绚烂哪来平淡?你的平淡本来就是真的,何来“才是”一说?

名人就不同,作为一个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称号的承载者,他们有时也会“活得有点烦”。我们常常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——某名人痛心疾首地大倒苦水:我也是人(莫非他认为老百姓没有将他看作是人?),也有七情六欲……

名人的缘起,一方面是个人能力、机遇使然,另一方面媒体的推波助澜“功不可没”。古时候的人再出名,平民百姓大多数“听说过没见过”,还不至于给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。所以典籍中好像找不到古人类似“平平淡淡才是真”的相应记载。现在的媒体可好,不仅出声音,而且出形象,唰唰唰,瞬间把你的样子撒遍祖国的大江南北,甚至环球同此凉热,效果胜过通缉令几百倍。弄得人偶尔干一点偷鸡摸狗的小小的出格事情的乐趣荡然无存,实在了无生趣。

 药方:脱我名人装,开我西阁房,当窗理云鬓,对镜卸伪装;另外还可以东市买买鸡毛菜,西市喝碗皮蛋粥,南市挑挑VCD什么……

以上仅供参考,下生活的时间长短请遵医嘱。

(摘自《海上文坛》1999年第5期,王海文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